top of page

Lisa的故事——落叶飘零的难安


——Lisa自己拍摄的作为自己留学故事代表的照片。

我现在加拿大读的是理科的基础课程science program,具体专业还没有定,可能会读数学或者计算机。我来加拿大已经三个多月了,还在适应。

出国前,我幻想着将来我的大学生活会像美剧里的校园生活一样——四五个美女并排走在街上,大家男女同学聚在一起,笑得很开怀,聊得很开心。但我真正来加拿大后却发现,现实,完全不是这样。

刚开学第一周“迎新周”的时候,我就感觉很不好。因为语言不通,就感觉无法融进去。学院把学生分成小组来进行活动,一共有一百多个小组。 一个小组里一般有十来个同学。大家就以这个小组为单位参加活动,比如去滚泥巴和参观校园等。但是我所在的小组里只有两个中国学生,另外十来个全是外国人而且是加拿大学生。 加拿大学生讲话语速特别快,所以我基本上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因为听不懂,所以我也无法回应。加之我连短时间内快速组成一个句子都感觉困难,在一起根本就没法和他们沟通。新生周活动一共是5天,另外一个中国学生可能觉得没有意思和语言上有困难,2天后就没有再参加了。后面的3天组里就我一个中国学生。最后两天大家在一起拍照。那些加拿大本地学生都在那里说要摆这样或者那样的姿势,而我就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最后所有的照片上,他们都是超级开心地摆着各种造型,而我就一个人一脸茫然地站在最边上 。那种感觉真的是糟透了。 拍照那两天就是我一个人跟着十几个加拿大学生,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可怜一样。我以前在国内也能算是那种叱咤风云型的人物吧,突然一下子觉得特别失落,落差很大。因为我口语不好,我既无法跟他们表述出来我的感觉也无法提出我的要求,自然也很难和他们真的成为朋友。我有试过专门去找我们组的组长聊天。相较于同年级的其他同学,他会比较好人,会特别地提醒我一些事情,也会放慢语速跟我讲话。但是和其他同学之间,我虽然试过勾搭,但都在勾搭完之后就没有之后了。我们能讲的话题特别少。我就觉得自己是孤立的,别人不会注意到我的一些心情,也不会特别去关照我这种弱势群体,但是我知道这的确也不是他们的责任。而且我当时即使有请求也表达不出,所以就感觉我和他们很难达到一个平等交流的状态,觉得自己无法跟他们很平等地交朋友。当你无法用语言沟通不通,你很多时候就不能把自己的一些需求或者想法说出来,然后你就会觉得自己比较弱,就会觉得在交流里无法平等。

其实外国同学并没有歧视中国学生的意思。他们没有去歧视外国人,并没有种族歧视。他们大部分人都很有好。有些时候,他们也会开心地主动和我打招呼。只是他们没有必要那么费劲地去和一个人聊天。

其实不仅仅是第一周,在之后的第一个月,包括开学之后那段时间,在课堂之上也是可以交到很多朋友的。但是由于新生周给我的感觉很不好,加之我知道了自己口语表达有很大问题就有点胆怯,便没有主动再去和外国人聊天。我基本上都是找的中国学生,因为见到中国人就可以打招呼后顺畅地说起来。 这就导致我现在朋友基本上都在中国圈子这边。我现在自己看一些美剧,基本上能做到简单地交流。但是现在又觉得少了很多跟外国人交流的机会,因为错过了一开始大家都在交朋友的那段时机。现在我再去课堂的话,那些外国人基本上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包括中国人都是,三四个人互相玩在一起,不会再主动搭理你。当别人几个人在一起聊得很火热的时候,一个陌生人突然插进去是很尴尬的。而且我发现课堂上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在我们上课的时候,尤其是上数学课和经济课,前面4排永远是中国人。外国人即使有也很少。前面4排能做三四十个人,外国人可能就不超过8个。其他整一排全是中国人。外国人全部在后面。我不知道是他们不愿意跟中国人坐在一起还是晚到了。但是我更倾向于他们不愿意跟中国人坐在一起。因为有些时候,他们早来了也是直接往后面坐,或者他们喜欢坐后排的位置。

我感觉加拿大的学业压力其实没有国内高中大。 但是我现在上着一门文科类的课,哲学,就感觉很吃力。选这门课不是我的本意。我本来是想选心理学,但是听一个同学说心理课比较难,哲学课比较简单。然后我就把我本来想学的心理课换掉了,上了哲学。接着我就发现因为我听力口语沟通能力的问题,教授上大课时我听不懂,到分组上助教小课时,虽然有很多我们可以问问题的互动机会,我也不敢问。 同时我的预习功课做的也不好,有些阅读材料我也读不懂。所以到第一次交作业的时候,我的厄运就来临了。因为作业是要针对大课和小课上讲的内容去写一些自己的见解。由于我大课小课都没听懂,课堂上老师讲解的一些看法我无法获取到,基本上就只能自己看看课本,然后自己查找一些资料写。这样势必会有一些问题答不到教授想要的那个点上面。于是我第一次成绩就是B-。等到要交第二次交作业的时候我已经是处于一个要放弃状态了。因为补起来真的很困难。听力口语的提高不是短期可以做到的。我虽然有去拍一些同学的笔记和问一些同学,但是哲学不是数理化,他们也很难完整复述教授和助教讲的东西,我也很难理解。虽然我对外说我整整一个周都在准备哲学没空理其他事情,但是其实我只是在消磨时间。因为我觉得自己已经很难做到把哲学的论文写好,就只有凑合凑合写了交上去了。口语沟通能力对于文科类的课程影响挺大。所以我挺后悔选哲学这个课。我知道有别的课程像“性别研究”(gender study)之类的还有课堂演讲(presentation),我是绝对不会选这类课的。除非等我语言好一点的时候再考虑吧。因为我听我同学说课堂演讲(presentation)要花很多时间准备,而且教授和助教打分也相对比较低,会影响成绩绩点GPA.

我有时候还是会问教授一些问题,虽然次数不多。因为我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好,有些时候会让他们觉得有点奇怪,他们会出现满脸问号那种表情。但是毕竟是老师,也就比较宽容。我多解释几句,他们也就明白大概了。同学舍友也都人挺好。有一些同学甚至会主动来问我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可能他们也知道中国学生学习比较厉害吧。但是我一说稍微长一点的句子就开始卡壳,例如说一个句子出现两个动词,时态和语法经常忘记。所以我一般就直接给问我的同学看我写的,最多简单讲几句,不会详细地说。实在讲不清楚的时候,我就说“回去看书吧”。 不是我不想跟他讲,是因为讲不清。

但是,和与本地学生的日常社交交流比起来,学业上的话题已经算是比较容易的了。和本地学生的日常社交里,我根本就是听不懂也说不出。刚来的时候,我会下意识地跟他们一起去吃饭。然后他们就开始一边聊天一边笑得花枝乱颤,而我就只有坐在旁边陪笑。整个就觉得很尴尬。他们也可能就觉得“中国人怎么都不说话啊?”。然后他们下次就不会再主动来找我出去玩了。有时候开会的时候聚在一起也很尴尬。最近宿舍开了一次楼层会议, 当时大概有十来位外国同学以及4个中国同学。 其实我们那栋楼相较于其他楼中国同学还是挺多的,但是只有4个同学去参加了这个会。当时我们4个中国同学没有去坐屋里的沙发而是另外搬椅子过来坐。其他的外国学生全部坐在前面的沙发上,我们4个就好像单独出来了一样,坐在后面,就觉得很隔离。然后宿舍长说了一些开会的通知和问大家一些关于学校刚举行的返校节活动的意见反馈。她好像是在问关于足球赛的事情,然后让大家举手进行意见表决——觉得好的就举手,觉得不好的就不举手。我当时其实没有太明白她的意思,就看到所有人都举手了,然后我就想“啊!他们都举手了!我就也举手吧。” 我就觉得自己好像是在跟风一样。这种除了跟风没有别的办法的感觉让我很难受。其实我没有参加那次的足球赛。虽然这件事很小,但我不能保证之后的国外生活里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重要事件。而我不希望自己因为语言问题,而再次丧失选择权。然后,宿舍长又让大家发表一些对于返校节活动意见或建议。大家轮着来说。前面的人大多都是长篇大论,有些人还会说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但是到我的时候,我就只能说“ Ok. That’s ok. I think it’s good.” 这样非常简单的话语。当我在说的时候很多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我一说完他们就给我一种“你怎么说这么简单?”的感觉。那种目光有点伤人。我也觉得很尴尬。我觉得当时他们可能在想“你连在大众面前说话的勇气都没有。没主见。”之类的想法,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只是被语言制约,有话说不出。其实我也很希望我自己能说一些自己的想法。因为人只有在发表自己意见的时候别人才会更加去尊重你,你才会有话语权。但是我就觉得那个时候因为语言的问题我就很少有机会去开口说话,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有了改变的想法。我觉得我不能再继续这样子自毁形象,不能一直展现一种沉默的形象给他们,我需要一段时间去调整,去提高自己的英语。我宁愿暂时回避一下然后再以更好的姿态去和他们聊天交往。但是我自己能力不足,急需别人的帮助。这种帮助不仅是在英语学习方面,还有心理方面。

需要英语学习方面的帮助是因为在国内学习的英语,包括听所读写和我在国外所要用的英语都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口语。口语在国内,对我的重要程度仅体现在雅思的口语分数上。我需要过6,但是最后我英语口语并没过6分,考了5.5。但是我还是没有意识到口语对于我出国之后的重要性。而且我在国内的时候觉得出国之后来到加拿大口语会提高很快啊!国内很多人都说“出国之后有了那个语言环境提高会比较快”。我就相信了。但是来之后才发现现实不是这样。到了国外,因为我英文基础打的不扎实,尤其是口语的基础,导致我说的机会还是比较少。我说英语是有点那种翻译的感觉,而不是顺口成章。我不是像我现在说中文一样不需要去想句子框架,主谓宾的排列。我说英语是需要想主谓宾的排列以及选用词语。我每次说一句比较流利的话,我事先至少要在脑海中想2-3秒钟。但是在日常交流对话过程中,2-3秒钟是一个很长的时间。这就会让对方不会很想继续和我聊下去。就好像一个中国人跟一个初学中文的外国人说中文,你肯定不会去和他们聊很多深入的内容。

我在国内学习的英文完全不够支撑我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我在国内先上了有2个月大班雅思课。大班课,作用非常小。主要讲做题的技巧,没有去教你英语。实际上出国真正使用的是英语。我反而觉得我初高中的英语对我帮助比较大,当然还是不够。 雅思课上的听力和阅读都是讲技巧。例如说一个填空题,老师让我们基本上去看一下前后文,一般那些专有名词会填进来,或者你猜一下填的是名词还是动词,你分析一下语法去找一下就可以填了,但是其实我根本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但是其出国后是真正的需要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完全不一样。我觉得雅思口语课也没什么用,主要关注的是回答问题的一些技巧以及老师会给你一些内容上的例子,让大家抄一抄这样。总之,雅思课程对提高国外实用英语没太大帮助。雅思口语就是脱节的,写作也是。雅思教的是学术性写作,很注重格式,就是必须这一段写什么,这一段写什么。反正我在这边唯一需要写作的就是哲学课的论文,我其实都是按照中文的内容直接翻译过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任何格式。这种情况可能仅限大一吧,高年级的可能要求会高很多,也有格式句式要求啥的,我现在还不太清楚。

反正大班那种雅思课对于提高口语的作用就不用想啦,说英语的时候顶多也就是老师给个话题让同学之间讲一下。我当时的感觉就是“这个都没有输入拿来的输出啊?” 我后来上过那种一对一的中文老师教的雅思口语,但是我觉得完全没用。可能是那个老师个人的问题,他很少给我机会讲。后来我又上了外教的雅思一对一。一开始讲话也是磕磕巴巴,但是外教会告诉我一句话用他们的语言正确的说法是怎么样,效果至少比中文老师好。 但是我觉得光用课堂上的时间练口语时间还是太少,遇到的生活情景也少,大脑内无法储存足够多的常见英语对话句式。例如如何点餐的英文用语就是我来到加拿大才知道的。学习的只是雅思考试的内容,不是广义上的口语。

外教课最大的帮助可能是让我和外国人讲话没有那么紧张吧。我知道我身边有一些中国同学一跟外国人交流就特别紧张。感觉他们就完全变了一个人。本来跟我讲话的时候都是长篇大论特别有自己的主见,但是他们一跟外国人说话就紧缩着自己,不敢展现自己的个性,然后说话变得细声细气。比如说本来说话很奔放的一个女生突然就变得细声细气有点胆怯的样子。但是起码我不会这样。我听不懂了我就比较坦诚地问“你能再说一遍吗?” 那些没接触过外教的可能就觉得“ 啊!我又听不懂了!”然后就特别不好意思,就不敢说。 我可能心理上面就会比他们好一些。 但当然这对于我能流畅表达的帮助是不够的。

来这边后读书后,我才发现口语是如此重要。现在在加拿大,口语比我学业还要重要。说具体点,就是比我学的数学,计算机,经济课程还要重要。因为我具备学习这类知识性课程的能力,但是口语是我跟当地学生差得比较大的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口语作支撑,我无法跟他们交流,无法社交,甚至无法参加更多的社团活动。 其实我很想参加一些没有门槛要求的商科比赛,但是因为口语的问题我也参加不了。我也想去参加一些讲座,但是我那个英语水平也听不懂。所有这些我想参加的活动都因为我的语言沟通问题全部不能参加。作为一个从小到大经常去参加社会活动的人,这让我失去了很多机会。之前我有去参加一个学生社团的竞选,因为它是一个有偿的工作,我想去尝试。但是我简历发过去之后连面试都没有面试就直接被刷掉了。我觉得这一定是我的语言的问题。有可能是我申请表格填的有问题,也有可能是他们打电话给我的推荐人得知我的口语表达还没有那么清晰,然后就直接淘汰了。因为我填的推荐人一个人我新生周活动组的组长和我的宿舍长,都是加拿大本地人。失去这些机会让我没有真正融入外国的环境,没有起到我来到外国读书最初的一个目标,也会让我将来找工作时的简历不好看,因为我完全没有参与学生会活动此类的经历。

我现在就是中国朋友比较多。 除了可以和哲学课上的两位华裔的同学讨论更多的东西外, 和其他的外国朋友基本处于打招呼的水平。顶多是说一些“How are you?How are you doing?”之类的内容。我觉得这不正常。这不是我预想中应该有的一种社交形式。我觉得来到外国应该是跟当地的同学有更深的文化和思想上的交流。而且我也很希望跟他们去交流。所以我真的很后悔当初出国之前没有好好练口语和没有意识到口语对我出国读书的真正影响!

出国后,我首先发现英文口语发音很重要。因为如果你发音标准的话,外国人会更容易接受你,不然就会有一种距离感。如果你有一个比较标准的美式发音,外国同学就比较容易接受你,就会比较容易交朋友。因为他们会更快地说一些自己的喜好啊之类的话题,就会比较快速地接触到一些朋友之间的对话。虽然我自己没有经历过发音好的情况。但是我看其他同学能感觉到。如果你发音好不带中文口音的话,他们会觉得你是华裔,然后就比较容易接受你。我哲学课上认识的一个华裔就是这样。她虽然是亚洲面孔,但是当她们在说英语的时候就能很快和一些外国当地的同学成为朋友。而我跟本地同学聊天的时候,即使摆了一个很好的表情,摆了一个很好的态度,我们的话题基本上就截止于学业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再主动地往下说。这真的让我感觉很受打击。

同时英文发音也会影响我和别人的沟通理解。我说英文的短句子时,口音并不重。但是当我一说长句子的时候,我自己都会觉得尴尬,因为我的中文口音就会非常明显。有时别人就会因为我发音的问题而不明白我在讲什么。有一次别人问我在上什么课,我说” I take mathematics,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 然后他们就说“什么是philosophy?” 他们就有点听不明白。 然后我会多解释几句,解释到他们明白为止。然后他们说“哦!!philosophy [fɪ'lasəfɪ]!” 因为我的发音是 philosophy,但是他们发的是philosophy[fɪ'lasəfɪ] 他们就听不明白。 我还参加了一个专门针对国际学生的对话交流小组,里面有一些母语是英文的志愿者。 最让我觉得神奇的是有一次我们讲爱与婚姻的话题。这其实是一个很深的话题。我就当时很担心我英语词汇和句型是否能够完善地表达我自己的想法。然后我当时旁边的那个志愿者就用了很简单的一些话去讲了一些很深刻的道理。然后我就觉得“哦!原来是可以用一些很简单的词汇和句子去聊。” 同时我也发现相较于其他国际学生,我可能更加容易明白英语是母语的学生,因为他们口音比较标准,同时可能也会相对放慢一些语速。

但是我觉得一个人在国内很难练好语音,因为好像在国内从来没有人和我提起过发音这个问题。我只是知道有口音这么一回事,但是并没有觉得它重要。当时我还觉得我自己的英语口音是可以的,是能让别人明白的。因为国内老师上课的时候会让我们去朗读,我觉得和其他同学对比起来我还算中上水平了。如果国内有人给出解决英文口音问题的方法,应该还是可能解决口音这个问题。但是国内几乎没有人提及这个问题。我也就没有意识到。对于语音的流利度,学校课堂也是没有讲的。我妈妈因为十几年前是做英文教育的,有时候会说我朗读的语音有一点奇怪。但是她现在英语比我还差,也给不了太多建设性意见。直到我来到加拿大才发现我的英文发音会影响到沟通理解。

但是对于是否可以完全纠正发音达到和母语使用者一样这点我完全没有把握。因为我是一个人,也没有人专门去纠正我现在出现的问题。有外国人的英文环境对纠音没有什么直接帮助。我会去模仿他们的用词和语音语调,但是最基础的音标或者一个词的发音,真的挺难通过听别人说来纠正。就像我一个同学考的托福,听的都是美音,但是他被一个老师说他讲的更像“英音”。即使他那一两年拼命听美音看美剧,他说出来的口音还是更像“英音”。

但是内容上的流利度这个问题是自己可以意识到的,因为说一句话卡顿很多次这个问题是很明显的和易察觉的。我觉得在国内如果一个人认真去学口语的话, 做到内容流利应该是可以的。我身边有很多同学也没有出过国,但是他们的口语在国内起码讲起来是流利的。当然要想达到和母语使用者一样标准可能比较难。但是我连内容的流利度也没有做到。对一些他们惯用的词汇或句式,我根本就没有概念。比如说点菜,一般中国人就说“ I want something”。但是后来我看了一些资料说其实真正比较有礼貌的表达是“ Could I have something?” 这些用法我之前是完全不知道的,和我在国内学习的相差很大。在国内基本上没有涉及使用英语。

照片里的这颗树,光秃秃的,一片叶子也没有了,就特别像我刚来到加拿大生活。因为语言不通,就导致了我生活的各方面都不顺利,无论是社交还是学业都不太ok,所以我在国内所拥有的一切,都没了,就像这一棵光秃秃的树。叶子就像我之前所说的社交、学业以及名声这些在别人面前装饰整一个人的内容, 同样也是一个人证明自己的体现。我选择了这颗树作为我留学故事的代表,也是因为虽然它现在是光秃秃的,它明年春天又会慢慢长回叶子。因为它的根在地底下你看不到的地方散发和吸收着水分滋养着它,支撑着它,到明年春天的时候可以再生出绿芽。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像它那样,虽然现在暂时是光秃秃的,但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我可以努力生根。其实,如果旁边这颗小树没有叶子的话,我更像它。因为这是一颗小树,它的根还不深,代表着我现在掌握的一些语言的知识还很欠缺。 但是它最好将来能长成旁边这颗枝繁叶茂的大树。

来了加拿大的这些日子里,印象里最开心的一次经历就是第一次在加拿大吃中餐。那一次真的特别开心。因为碰巧遇到了我高中一个学姐过来加拿大做交换,我们遇到后就说“这么巧!那我们周末约着去吃中餐吧。”然后,我们就去吃了中餐,心里感到那种终于不用吃西餐回归祖国怀抱的感觉。而且我们都拿中文聊天就聊得很开心。

但是其实到现在我都很愿意和希望多和加拿大本地的学生交流,只是真的语言障碍在那里,自尊心也在那里。只能和他们说说“你叫什么名字?读什么专业啊?What’s your name? What program are you in? ”这样的问题。我说不出更多的问题。对方也没有和我更多交流的意思。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真的让我很受打击。同时,当自己的实力不够的时候,人肯定会觉得胆怯。 如果我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英文的话,我想我在社交上的恐惧感就不会有了。我也就会更主动去跟他们交流,不至于像现在这这么被动。我现在其实是一个在等着他们说更多然后我可以听更多这样的状态。

我现在非常想把口语练好,并且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国内的时候还是没有意识到它有多重要,自己自制力也挺差,当时就想着出国口语就好了。这种侥幸心理真的不好。如果出国前有人和我分享今天我分享的东西,我会去改变我的学习路径。但是出国之前没有人跟我说过这些问题。

出国口语不好,自信心会很受挫,尤其对于那些从小到大都很厉害的同学或者是从小被呵护得很好的同学。 在你跟别人沟通不了的时候真的很难继续去跟别人沟通。而且还要考虑到别人愿不愿意和你沟通这个问题。当别人稍微表现出来有一点不理解不耐烦的时候就没有必要缠着别人继续去聊,也许对方甚至会撕破脸皮这样,后果更不好。说不定自己退回来,先增强自己的实力再和别人沟通更好。我有一个比较好的朋友的情况和我比较相似,他会比较努力去改变,先隐蔽一段时间提高自己再和外国人聊。我觉得如果自己努力的话这种自信受挫的情况总有一天会改变。我现在还是会幻想能有美剧校园里那种四五个美女并排走在街上,大家男女同学聚在一起聊得很开心的生活。但是我感觉我认识的其他同学就是要放弃了。

所以希望想以后出国读书的同学在出国之前,一定把自己的口语好好练,英语的综合水平要过关,不然出来之后就真的会丧失很多机会。 我认识一个在读研究生的学长,他本科在多伦多读了4年,但是其实他的英语并没有太大的长进。他现在过来这所大学读研究生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环境能够提升自己的英语。他说他在多伦多基本上都是跟中国朋友混在一起,去讲英文和提升自己的机会很少,所以四年了口语也无法讲到比较好的一个水平。口语不好真的就很难和外国同学玩到一起。比如说他们开派对就不会主动邀请你。人际交往会有很大影响。虽然我的课程里现在没有课堂演讲或者小组讨论这样的内容。但是我觉得我未来的课里会出现,这就需要我一定要有用英文去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我还想说的一点是学理科的话高中还是在国内读比较好,尤其是在理科思维方面真的能学到很多东西。我听那些在这边读高中的同学说他们感觉在这边读高中就是“语言语言没学好,理科理科的思维也没有打扎实”。有点在这边三年不知道在干什么的感觉。如果感觉对理科感兴趣的话,还是在国内好好打打基础,然后再尽量早从高一或者甚至说从初一开始准备英语,不要拖到高二下学期或者高三再准备。要不然真的是会两头不到岸。如果是打算学社科人文类学科的同学,就学业方面讲,我觉得,还是去国外上高中吧。因为西方国家的文科课还是有比较浓厚的文化熏陶,也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而不像国内大多是答题但真正学到的文化比较少。而且文科课对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单词量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以上只是我个人看法,具体如何,还是主要看每个人的实际情况。

也希望国内的英语老师虽然需要按照教育局和校长给的教育方向去教课本,但是可以增加点有英语实用性的教学模式,让同学做一些英语的演讲presentation之类的,这个真的很重要。我从小到大都没有做过英语演讲presentation,为什么不可以做一下呢?尤其是要关注一下口语。中国的英语主要就是在攻克阅读和写作,应该要多关注听力和口语,毕竟这才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在国外,阅读是你自己一个人读,你看不懂你还有时间可以查字典。相反,听力口语,你必须在短时间听明白,然后迅速做出语言回应。这个反射弧是要多练才会形成的。写作使用的频率还是比较少的,而且写作不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吗?如果你口语都不ok,那你写作也很难学好。

如果家长一开始就打算把孩子送出去接触世界,那就从小让他去上外教课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家长如果自己英语水平比较高的话,可以自己在家帮他练习。一般,初中之前去大量练习口语听力,困难会比之后再练要小许多。当然之后再练也不是练不好,但需要花更多功夫。

对于理工科类的课,课业上,需要和老师同学沟通的时候相对少些。文科课的口语要求更高,影响更大,会直接影响到成绩。当做演讲或者小组讨论的时候,教授也要看你的参与情况 。你口语不好,你说话的频率肯定会比较少。所以口语不仅影响人际交往,还会影响到成绩。对于我来说,口语的影响体现到人际交往上特别明显。如果你来到一个新的国度,你一个这个国家的朋友都没有会很奇怪。你已经来到这里了, 你势必要融入这个环境。语言是支撑这个过程的桥梁,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的话,那你其实和在国内没有什么区别。

我现在第一目标是口语内容的流利度。我希望先起码能正常交流,这个是比较急切的,然后同时练习自己的口音。在加拿大, 我还是感觉有信心学好英文的。如果都出国了,还不能学好英语口语的话,那真的是太尴尬了。而且国外的环境和提供的资源那么多,平时身边都是外国老师和同学。这边网络上也有很多教英语的视频。这些都是很好的资源。资源那么丰富,而且这边学业压力也没有国内大,学英语也还是有时间的。所以我觉得是有信心的。 我现在是选了一部美剧。我已经把第一季12集看完了。我接下来打算盖住中文然后光靠听或者是看字幕,然后我想试着去记录一些他们常用的语句。这样子不仅会提高我的听力也许也能帮助提高我的口语。但是对于我能否真的把英文说到和母语使用者一样标准,我无法预料。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No tags yet.
bottom of page